2011年7月12日 星期二

或許可以放下正確錯誤之類的倫理或功利主義論調
從新思考何謂所謂的現實,乃至這種現實如何產生其現實感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沒有一種現實是與生俱來的,我們可以試圖活在一種現實中
但大多數的時候我們難免被自己所處的現實的局限性干擾,而合理的試圖轉變這個現實
這種轉變可以已『心境轉換』或是『突破自我』之類的內在改造式的口號出發
也可能從『轉換跑道』或『改造社會』之類的外在目的展現
然而若回到一個簡單的結構裡看,我們可以明顯的發現無論任何形式的改變
事實上都是人與其現實性中間的轉變,或是無論他如何這些轉變都只能從現實中檢驗
也就是 - 『用一種現實取代另一種現實』或是『用一種幻見取代另一種幻見』。

而每種現實都各自依憑著所仰賴的真實
也就是,沒那個真實就別扯這個現實,現實正如同幻見般空洞
於是問題轉移到真實,何謂真實?
這全然是不可知的領域,然而我們也可以依循著伊格頓的論點
把真實回歸到一些再簡單不過的邏輯狀態
(比方說『我有174.5公分高』,我不可能同時『是不是174.5公分』,因此在沒有辦法證明『我沒有174.5公分高』之前,『我有174.5公分高』可以驗證為真,只是這種真決不是會讓人感動落淚的真。)
也就是用某種真,取代拉岡的遙不可及的真實
或是修改了紀傑克的對於幻見的描述
把支撐幻見(現實)的『一點現實』抽換成『簡單而不偉大的真實』
然而現實只要依賴一點點真就可以運作,伴隨著其傲人的歪曲力,可以讓簡單的兩條直線垂直且對稱的交叉就產生神聖性,或是讓一張和約變成人生的終極目標。

當代藝術的運作並不是在現實的戰場中扮演全能者,而是參與在這場遊戲中
用另一種方式延續著現實的交替戲碼,進而推展出可能的新的現實或另類現實
當代藝術.....(到這裡都還是洪席耶的老路而已,嘖嘖)

-----------------------------------------------------
這裡我們又可已發現這個所謂的新或另類,都只存在於瞬間,一個差異的瞬間
而且佔據著一個類似於奇蹟的位置,換言之追求異識,就如同追求奇蹟
一個現實早已無路可走,只能另求於他方的願望,這個願望被懸掛在所知之外
如同不可見但即將現身的新星,這裡的慾望模式,到底是積極的理性
還是極端的天真而且不切實際?

不可言說是否真的能如此簡單的與知識對立起來?
知面與刺點的對立,這是典型的延續自巴特的故事
而我想像的是,是否真的存在一種毫無知識的不可言說?
因為在我腦海中,如此透徹明晰的刺點顯少出現

取而代之的是某種思緒爛漫的狀態,讓無意識凌駕意識的狀態
或說,是一種知識性的不可言說,或是,一種建立在互為主体與知識層面的感性
讓話語先於思考的狀態,這種狀態該如何定位?或這只是一種自由聯想?
自由聯想練習對於心理治療肯定不陌生,只是如果這種自由聯想描述存在意義
也是在於分析師之於一個聽者的解碼,分析師必需扮演一個聽眾兼解碼者的位置
同時建立起曖昧的相互主體性(應該知道的主体之類的問題暫且不提)

(其實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