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7日 星期日

IMGP2343

慾望在腦中點上火,清涼的溫柔的火光
找不到理由,但慾望實實在在,濃烈而且厚實
是不是就是所謂的靈光?
總結來說,大概就會是,無論如何都想擁有,吧?

2011年2月26日 星期六

然後又覺得很蠢,他馬的

2011年2月25日 星期五

To be like you.



To  be like you.

在前夕,許多夢浮現(不是美式口號的夢)
有些潮濕且罪惡,有些溫吞而緩漫
而都被暢快但羞澀的初春的濕潤清爽的風走趕開
意志在辯證中逐漸擺脫了影像和痛哭流涕
剩下精煉,短促且冷血且布拖泥待水的字句
方向就在那邊。

可能也是短暫的錯覺,卻我的心此刻是如此忐忑不安
我或許也從未走出柏拉圖的洞穴,兩條現交纏
笑一笑,可瞳孔中如深淵般的黑色不曾抹滅

2011年2月23日 星期三

起因是溼冷的優雅的深墨綠
然後是溫溫的暖暖的遠遠的粉紅色
像是喝醉那樣淡淡的直直的粉紅色
焦躁的熱切淺淺的淺淺的水平的迅速溢開
包含著我的馬腳和愚人的妄見 ,燃燒著,隱而不顯

接連不斷一個一個排進來,有太多事情才要開始
我甚至還沒來的急記住那些名字
有太多選擇還沒去面對,卻還是很想逃避的義無返顧的照樣生活
而給自己的約定的時間還是要到了
天哪,面對現實為什麼會是這麼的這麼的這麼的困難呢?

溫溫的,燃燒著,卻仍很優雅。
何時才能被澆熄,而得到平靜呢?

2011年2月21日 星期一

回台北的方式

由於小說已經看光光了
夜裡陪著果在毯子裡的我的是伊格頓和丹托
交叉著讀著,確實結束了精神分析的脈絡後
此刻感到相當混亂,是否能從新找到什麼目標或價值呢?
感覺伊格頓像是會引導我(雖然他一定會質疑這個“像是”)
就讓我忍耐著那些花俏的名詞跟隨他一會兒吧。


有段時間沒有真正離開台北了(應該有近半年了吧?)
在京站大廳買個新東洋的燒肉便當
然後看著窗外,聽著客運的引擎在腳底板下轟轟作響
車內帶著一種奇妙的安靜,像是耳朵包上了層透明的膜
總是想在車上好好的看本書,仔細想想,卻一次也沒真正看進去過

或是出發前買好咖啡在附帶一瓶罐裝茶
把回數票,香煙,夾在中控台上
哼著少數記得起歌詞的幾首過時的曲子通過泰山收費站
離開台北總是一種奇妙的令人竊喜的暢快,像是可以飛揚起來
無論多長的距離,總是可以不用休息一趟開完

只是回到台北似乎總是落寞的,安靜的像結了冰
我猜台北是不會為什麼人感到哀悼的城市
安靜的待在原處,大概就是他表示溫柔體貼的最佳表現了。

2011年2月20日 星期日

文青小說週很快的過去了
除了床邊的書堆又增加了一些高度外
好像說不出什麼改變
是我期望太高了嗎?

2011年2月15日 星期二

內部繞射

2011年2月13日 星期日

談談穿越幻見

談到穿越幻見或親歷幻見之前
似乎非得先給與幻見更精確的定義
而事實上幻見就如同大多精神分析中的辭彙
在不同的學派或作者身上有不同的解釋
其中在佛絡依德和拉岡那兒,幻見被定義出某種影像特質
早期佛絡依德提到的幻見是想像製造出的虛構影像,遮蔽主體的真實感知(但因為真實的客觀感知實際上也不可能被判斷,因此其實這個定義也並不完全)。而在拉岡那兒,幻見被強調的是其防禦性的特質,遮蔽了大他者的欠缺-幻見支撐了主體的慾望,又使的主体得以在慾望消失之處撐住自己。
(以上參考自An Introductory Dictionary  of Lacanian Physchoanalysis  -Dylan Evans)


同時在阿圖瑟的『意識形態與國家機器中』,阿圖瑟似乎是有意識的採用精神分析概念來從新發展意識形態理論(有名的召換理論),並對意識形態下了定義:意識形態是個人同其真實存在情況印象關係的一種再現。
然而假使我們把關鍵字替換成幻見,似乎句子同樣會符合Zizek所描述的幻見。

然而關於幻見著力最深的應該是Zizek,其最大的特色之一應該一方面重提幻見的虛幻與虛構,同時又將幻見定調再真實層,正因為這虛構的影像場景正如同真實層般存在且發揮作用。
幻見場景並非用以假性的滿足或實現我們的慾望,而是展現慾望的特色,進而告訴我們如何慾望。我們可以說在主体與大他者的關係中,大他者藉由無意識告訴我們要慾望何物,然而這似乎只停留在大他者的律法。假使要使這個律法變成慾望,就必需透過幻見場景,讓主体心甘情願的順從並維護大他者的規則。同時也是透過幻見,日常客體(隨便的什麼)透過幻見運作,成為被慾望的客體-崇高的客體(超級有什麼的什麼)。(假使把幻見替換成意識形態一樣可以理解)
而如同象徵秩序所遮蔽的真實,幻見同樣扮演著遮蔽與縫補的作用,然而無論是象徵秩序或幻見都也不是純然的虛幻,他們同樣需要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由少許的真實來驅動。


至於穿越幻見或親歷幻見,國內的兩種翻譯似乎並不指向同一個概念。親歷幻見彷彿在告訴我們要去揭露幻見的虛假,見證大他者的欠缺,進而使幻見機制瓦解。而在Zizek的世界裡實際上這應該是不可能的,正因為我們所面對的世界在Zizek所描述下,實際上除了幻見外別無他物,是純粹的深淵與黑夜。另外假使破除了幻見,那麼所有崇高特体都失去效力回復到一般客體,我們的慾望機制也破壞了,那麼這時Drive又要如何運作?(更何況驅動著破除幻見的念頭本身難道就不是幻見嗎?)
因此Zizek所強調的穿越幻見,事實上是某種程度的屈服於幻見,或至少是在主体與幻見中打通一做可溝通的橋梁,進而使得主體的慾望機制可以正常運作。換言之,使得主體的爽暢方式改變,得以繼續正常的生產出適量的爽暢。



然而普遍上除了穿越幻見,後面總跟著一句『認同病徵』
而病徵在拉岡那兒被當作無法解釋也無法剔除的某種特質,病徵實際上是不可透過分析而解除的,在精神分析療程中,主体必需要能夠認同這個病徵,並承認這個特性是主体所必然的。同時始自己的幻見場景可容納這個病徵,同時繼續運轉無誤。


以上是昨晚友人問到『穿越幻見』,我整理思緒後的一些回應,希望不會變成誤導。
意識或無意識輕輕晃過,溫溫的帶出了像是什麼癥結點的句子。
究竟是終於能夠坦承?
還是在無意識的呢喃中不小心在誤認中描述了自己?
(然後在語言的回溯中找到一種他者痛快,因而成功的誤認)

然而並為因此感到舒坦,只是好歹給自己的狀態做了足以說服自己的描述
(也是小說給與的力量吧?)

也於是乎可以肯定的对自己說,還必需在等
等待中也不必再感到太多牽強太多抑鬱。
就像C曾在臉書上說到:
再如何掏心掏費的努力分析,最終都只是想瞭解自己。
這彷彿是多年前曾想到過的階段性結論。
只是每個相同的結論,在每一次的遺忘與從新發現時
彷彿都又會比過去的長高了一些些。




夜裡屋外吹著好強好瘋狂的風,外頭大概也非常非常的冷吧?
窗框鼓譟且粗暴的震動著像是下一秒就要爆開破碎。
此刻我仍裹著深棕色坐在電腦前,試著想說點什麼(到底想說什麼呢?)

今晚給自己買了亮色系的圍巾,也許過兩天會有機會圍上吧?

2011年2月11日 星期五

靜心傾聽無意識
大他者說:che vuoi ?
唯當憂愁的故事超越言說的疆界
才會想寫詩或畫畫。
過分的美滿也帶著即將拭去的哀傷
又因為此刻的我是如此麻木且魯莽的持有快樂
因此,我也假設我在也不會寫詩或畫畫了。

不寫詩的人多麼可憐。
總寫詩的人多麼可憐。

然而,上述的這一切又是多麼的在學術上盲目
卻又在心頭狠狠地呼應了所謂的真切呢?
P1020579

而我心裡究竟裝著什麼,則是此刻最難回答的問題了。

2011年2月10日 星期四

發光的靈坐起身,暗室沒有因此被照亮,只有耀目的光。
另一端開著窗,午後的清晰與巨大的沈默。
沒有需要收拾的事物,靈浮了起來。

有聲音說:我正看著。
好,我會以這姿態讓妳看見。靈回答。

2011年2月9日 星期三

液體的殘留並未藉著日常作息代謝完全。
總有某幾滴淺淺的留了下來,藏在某個黑暗的深處。
逐漸的,累積成為惡魔,並開始擁有力量。
當意識模糊之時他變得以顯現,我看不見他,因為我們使用同一雙眼。
彰顯的是純粹的Eros,真實與不可能的力量。(然而那就是純粹的暴力)

偶爾有人告訴我他的惡行惡狀。
惡魔的存在逐漸不再是祕密,他出現機率越來越頻繁。
導致我也難以估量我之為我,或是我是哪個我。
深黑色的毛髮,紅色的眼,於是我開始害怕了。
但我看不到他,更別提如何對抗他了。

2011年2月8日 星期二

沒想到,小說可以讓人的心,這麼靜。

2011年2月6日 星期日

慾望機制淺淺的執行著他的工作,
搬運著力比多,從某處到另一處,
然後我又準備要輸掉。

象徵視域的幻見場景已經被替換到舞台後方
聚光燈打著空蕩蕩的觀眾席。
機器冷血的繼續運作,於是開始難受。
於是再次肯定自己的愚蠢。

生命驅力還沒探出頭來
我準備迎接著接下來的高張,然後死亡。

id沿著墨比伍斯環鋪出的道路遊走,飛快的循環
主體不是太快就是太慢,所以我只是看著
用我的眼,用我有限的視覺,燈光漸暗。

2011年2月5日 星期六

要命的是,
在千言萬語的時刻染上失語症。

我依然決定把責任歸咎於是我太笨了。

當智性不足以控制局面,無力感湧現。
然後開始想逃,
然後才想起其實自己一直在逃跑的路途上未曾離開。
猙獰的面貌,所以不願看到足以呈顯我的鏡像之物。
而當臉龐遠離我,又是憂愁,又是無足輕重。

於是我擺盪於顯現與不顯現之間,
拿不定主意,也做不了主。

於是我又想起關於草莽的諸多歌頌般的言詞,
於是接著想起古老的任性的宣言。
並非我們簡化著自己的認知與所感於選擇A或B
而是當A與B是本質性的不可兼顧時
停滯,猶豫或放空只是暫時的感性部署或姿態
終究我們必須因應著現實原則去做某種暴力的割捨。

然而我是這麼的不聰明,連這麼簡單的道理都還是摸不透。

2011年2月1日 星期二

為什麼會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