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5日 星期五

Gaspard回來的時候,Lisa已經熟熟睡去,肯定是累壞了吧?

翻開黑幽幽的密密麻麻的筆記本,抄寫著好多故事

那並非什麼可以承受千年風霜的筆記本,每翻一次都像是去了半條命

呼喚著Lisa的名,但她並沒有因此醒來,六聲到了。

希望,夢魔給了她一個好夢。

書上說,Gaspard最怕孤單

又說,還好Lisa是勇敢的女孩。

2011年3月23日 星期三

一直在運動,但,不是有方向性的運動
於是那被稱之為震動,於是我震動

一直在吸收,但,不是專精的深入的吸收
於是那被稱之為常識,於是我常識

一直在學習,但,不是有對象的學習
於是那被稱之為長大,於是我長大

一直在掙扎,但,不是有出口的掙扎
於是那被稱之為自膩,於是我自膩


很快的我就要走上更多更多的路
於是我也要覺得自己好像要長大了
總是試著理解,試著揣摩,試著假設
總是對著我所不了解的事物,我門戶大開
吞噬著外在的他者的擬像,如此,我也將成為擬像
於是我變不再是外在於世界的某個荒蕪的客體
而會是巨大的世界的網絡的一部份

但,那到底又為什麼重要?
為什麼需要成為網絡的一部份?
在象徵秩序上的位置?大他者的認同?
有沒有可能可是更實物性的還原所謂的自然(真實的大寫自然)?

所有的語言都是針對他者的語言
所有的表述都是以他者為對象的表述
我深知如此,我深知如此





但也仍無法樂觀面對
濫情,浪漫,天真,理想化,烏托邦
那到底為什麼可笑?
如果目標(id)都失去,那又有什麼價值可追尋嗎?
come on,去自然化也是一種濫情,不是嗎?



最後附上佛香甜
http://www.indievox.com/frusciante

2011年3月22日 星期二

接著又是悵然若失,該死的悵然若失
而且,關於如何承接那些關於我的作品的描述
總是不溫不火但後勁十足

是因為答案的確仍是複雜高深的難以窺視?
還是是反而因為是太努力的想要看清楚所致?


超越快感原則,是近日腦中最常浮現的關鍵字

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

P1030293


IMGP3961






















植物園     與星空



2011年3月20日 星期日

back to painting ? ?
繪畫的能度?
->再現不可再現者(超越現實原則)
->彰顯其自身(平面性與顏料)

-肉體的生產影像的方式,形式面而言,不須仰賴他者
 已經擁有影像,再現於物質界面的方式
影像輸出與繪畫
->依賴他者給定的影像的再生產?
肉體的複製,肉體的不精準性,肉體測量?
肉體的時間性,肉體的操作性,肉體的無意識
=>在複製過程中加入moi的生產方式=揉和他者的方式

不精準的無意識參與,不可知的大他者的切入
=>對於Das Ding的更大能度的捕捉

*=>以最大的網捕捉海的Das Ding ?
不能只有科學與統計,現象學式的直觀仍是主要因素
換言之必需進一步掌握參與者的幻見
同時藉由複數身體對於海的直觀描述,進而彰顯海的Das Ding(感官與測量並重)

知性與感性的假命題?(Ranciere)
幻見與真實的假命題?
Das Ding究竟在哪裡?除了不可知,他是否仍有其他屬性?

2011年3月18日 星期五

首先我們假設藝術的準則即是前衛藝術以降的方式
換言之藝術總是對於藝術制域或媒材本體的批判與超越
隨即我們即將獲得一種富理想性,清新且政治的視野
然而同時默默的將藝匠體系從藝術史之中全面肅清
我們當然可以把任何形式上針對其各種疆界的超越皆視為某種革命
或說是企圖对原有的制遇與極限乃至本質的提問
於是我們便在次理所當然的還原了葛林伯格式的藝術史觀

在此命題下,Jaques Ranciere的推論與描述皆是如此的難以反駁
或許也是所謂的操作手法的細膩且知性的全面版本

然而,那總是仍有著某個小小的細節服法說服我
仍是關於藝術的描述的小小細節,藝術是否全然是那麼的政治?
也許是,只是此刻我仍然像個文青那樣天真的想著其自然的方法
所以說我要馬太過理想,要馬太經不起現實
--------------------------------------------
依照約定,只響六聲,結局相同。

我還以為我已經走的很前面了

2011年3月17日 星期四

詩的方法
再現不可再現者,讓原本不可見的對象變得可見
一切聽起來如此合理。

2011年3月16日 星期三

所謂的真誠即是,在自然態度中找到值得引發超越態度的對象物
因此,就隨風飄逝吧
P1030175

P1030184
(還凝望著毀滅的幻象)

2011/03/11下午
我站在系辦前的穿堂,透過關渡美術館和圖書館中間的小隙縫注視著遠方
想像著一小時候美麗的關渡平原馬上就會毀滅
我是如此焦躁,在筆記本上拼命的抄寫著焦慮和幻想
芋頭打來說海嘯有六公尺高,系辦裡人們不斷的報告著日本災情的新狀況
然而,末日的幻象轉成話語,在來往的人們口中流轉
卻未曾進入任何一個路人的心,仍然可以談笑,仍然要去參加傍晚的開幕晚會
我不懂,甚至感到憤怒,對於那份麻木,也對於那種面對死亡的輕窕
聽筒傳來另一端的聲音,我想像那端即將面對災難片的恐怖場景
只是那端的人們不離開,我不懂,完全不能理解
想像場景逐漸伴隨著輕盈的道別成為想像現實
腦海中甚至自私的想像那是對於浪愛的愛的崇高的理想的結局

入夜,然後一切災難的幻象像是未曾發生
於是幻想並未成真,於是乎我們可以繼續麻木且輕窕的面對死亡
繼續假裝災難不曾存在,好讓我們忽視著生命的限度與珍貴
繼續扮演馴化的麻木大眾,亦或用犬儒的方式調侃著現實的虛假可笑

----------------------------------------------------
至今,又過了幾天,除了偶爾看看網路新聞注意日本的情況
和可能危急台灣的幾個延伸的災變,大多數的時間我仍為了正在進行的展覽擔憂
甚至我還有多餘的時間繼續探索Jaque Ranciere的政治與美學
還能有什麼更準確的測量嗎?
關於我們所面對的擬像世界

2011年3月8日 星期二

很少時間待在家裡,很少時間獨處
很少時間看書,很少時間胡思亂想
很少時間去回憶,很少時間來想像
有時候覺得很甜美,有時候覺得很膩

靜下來的時候也不覺得特別寂寞
因為還沒來的急感到寂寞,就已經又是另一個一模一樣的日子
誰記得,誰痛苦。

2011年3月6日 星期日

P1030001
(停電後,給自己點上三只蠟燭)

2011年3月4日 星期五

海的Das Ding   - 本質的不可能(不可能的真實)
    -(fantecy -幻見機器)
海的Aura         - 不可見,崇高客體(無意識)
(見樹又見林的老命題!  嘖嘖)

真正想要的:
呈現出fantecy的宏大,在幻見機器中
崇高客體的真實樣態,同時在知識論中現形
(幻見即真實)

*兩個命題: 自作多情? 崇高客體?
    ->從新分配!

政治的方式:  ?
解放的觀眾   ??

-海 -靈光 - 政治
實踐即真實    
執行操作之於表演性的破除
陌生,實驗-> 瞬間真實-> 瓦解制式形式
    I
*海 -定義完整/日常/既存/形式具體且固定
   ->為何需要實踐?(她就在那兒,去看就有了!)
*海 -感性政治,從新分配
   ->既存的日常物件 -的感性想像的政治 -實踐?

靈光?
靈光的結構:
S--------------------海 a
            aura
崇高----------------A
id

靈光即幻見(S<>a)的部份物
->給出公式,S<>a便會轉型遁逃於更難找尋的位置
因此:不可穿越幻見,進入崇高客體(Das Ding)??
海的想像(影像)
L'imaginaire   de         la               mer    
                      meta  - specifique - subject
                     再現法則                直觀-實踐
                                          (不離開主體的方式?)
    
Go Seeing the  Sea  -從影像(meta)的實踐(subject)

                                我
                                 I
                               海(直觀)
                                 I
                         海的影像(共同想像)
                                 I
 哲 - 眾  - 諸 - 科  - S - 精 - 現 - 文 - 政 - 信
                                 I
                            工作坊
                                 I
                     海的靈光的實踐

運動 -眾 -民意(從偏執到公民偏執)
我- people ->主体他者化 ->大他者的浪漫

2011年3月3日 星期四

首先是陌生,焦躁,悶熱,甚至厭惡
然後是自由的風,前進,往前進
暢快而熱烈,分神,在分神,疲倦,然後一遊未盡
趕著回頭,一語不發,頭也不回的走著
沈默,一聲未響的沈默,聽的見呼吸的沈默
世界靜止,我帶著熱烈的回憶的左證
卻還沒弄懂如何將熱烈解放成可閱讀的語言
震動緩緩的前進, 光是這麼這麼的可貴

我又醒來(因為過長的指甲),看著錄製的光
光芒飛濺,我不免忌妒著試著想起屬於我的光
只是無論怎麼想,光都不在我身上,於是我承認了自己的無光

無論如何都確實的不擁有光
於是,!在我的生命中逐漸形成缺席
不存在,之於一個既成的事實,我得找回我的光
只是問題正在於我本身就不曾發光
於是我開始想著讓人發光,想著不屬於我的夢

2011年3月2日 星期三

海的靈光拓僕?

IMGP2343


首先做個莽撞的假設,假設大多數的人都認為海存在某種魅力
而我更進一步把真實的海,或海的自身存有懸置起來
指純粹思考海 image / imaginary及其靈光
海的靈光是不是也如同許多過去談論的靈光那樣仰賴著儀式性
也同樣的如同那些靈光那樣可以輕易的被去媚化?
假使我們引用一套嚴肅的科學進入來談海的靈光
是不是海也就會回歸到一個無關性的物?

從各方學界蒐集訪談
從知識論與唯物科學,也從文化研究到田野實作
彙整訪談對象對於海的分析,並同時討論海的靈光的存有
然而這些討論並不是企圖瓦解海的靈光到一個去中心的狀態
而是相反的在知識論的前提下將靈光還原到一個較為民主的自然狀態

回歸到影像層次,海的再現(影像)的靈光不是必然或自然的
然而卻也不是不存在,而是他的存在需要藉著一個辯正式的架構
換言之透過這樣的網羅,海的靈光即使不被認知同樣會包赴著知識論的框架
無論是美學想像或是知覺想像,甚至是知識論的想像
我企圖組構一個海的更全面而細緻的想像,這個想像只是薄層
不等同於真實的海,他也不需要是,而是關於海的靈光,我們究竟還能擁有多少浪漫?

2011年3月1日 星期二

meta-sea

關於海的諸命題:
又被稱為「大海」,是指與「大洋」相連接的大面積鹹水區域,通常大型內陸鹽湖、沒有與海洋連通的大型鹹水湖泊裏海加利利海是「海」。海分為邊緣海內海內陸海(廣大的淡水水系,如五大湖)和陸間海
海在大洋的邊緣,是大洋的附屬部分。海的面積約佔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較淺,平均深度從幾米到3000米。由於海靠近大陸,受大陸、河流氣候季節的影響,水的溫度、鹽度、顏色和透明度都受陸地影響出現明顯的變化,有的海域海水冬季還會結冰,河流入海口附近海水鹽度會變淡、透明度差。和大洋相比,海沒有自己獨立的潮汐與海流。(截取自维基百科)

海是否浪漫,為什麼浪漫?
唯物:海洋學/生態學/地質學/政經學/唯物哲學
唯心:宗教/民俗傳說/美學/現象學/精神分析/惟心哲學
再現:詩/歌/photo/video/painting/立體模型
大眾:自由想像/回憶/無感/消費/生存依靠/文化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