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3日 星期五

每當人們反思,肯定是他們已經察覺的現況的不妥

你好比是一台腳踏車,你可能可以是不錯的腳踏車
身為一抬腳踏車,你可以有幾種「被使用」的方式的選擇
比方說,成為一台代步車,一台競賽車,休閒的車,或是廢棄的車
而我肯定,當你反思,你肯定不甘願完全的成為上述選擇的任何一種
你或許並不真的排斥什麼,但仿佛總得帶著某種遺憾選擇成為某種類型

而,假使你把自己當作一些金屬,齒輪,履帶,橡膠,組成的聚合體
這時,狀況就不同了,首先,你就不一定是一台腳踏車,你可能是別的東西
比方說,一個現代主義觀念雕塑。
或是你也可能取捨了某些零件去換了某些零件,然後成為一臺三輪車。
添加某些東西,成為機車。

或是,你可以把自己的金屬支架燒融重塑成一支棒球棒,20組項鍊,或飛彈
如果你不把自己當成一個固定的整體,有著固定的使用方式
那麼,你的可能性很多,你可以有多如繁星的選擇
而不是在三五個你其實並不情願的現實中作出抉擇

另一方面,假如你是一臺腳踏車,你需要依靠某人來採你,才能產生效力
這意味著,你並非一個單獨存在即可運行的物件,事實上所有物件都不是可單獨運行的
這時,某人如何採你,便決定了你的可能性,選擇權事實上不在你手上
但,如果聚焦在一個人的「腳正踩動你」,這事實上可以是任何人的腳
而假使這個踩動你的人也同樣是一組「物件的聚合」
那麼有沒有可能事實上是,這個腳在跟你的踏板運作,而跟你或他的本體不必然相關?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將「個體」轉為「組織」,再將「組織」與「組織」間從新建立整體
也就是,你/我的界限並非理所當然,事實上我們都可以察覺
有某種「關係」的運作時常大於「你」或「我」的本身
況且你/我這個關係的本身就透過關係來區辨,並且建立
也因此,這時的宇宙關已經不同了,不是一種絕對的主體的視野
每個主體事實上都是「組織體」,透過一種「組織關係」來運作
而唯有打破這個組織的慣性,我們才可能擁有生命的真實的可能性
才可能擁有一種像是「生命」的存在狀態,而非僅是機械
為了成就生命的強度,我們可以犧牲自己的整體,可以犧牲自我
因為,自我,不過是一種服膺於機體下的幻想而已
而我們的靈實際上是無比貪心,永不知足,那麼別知足吧。
鬥爭下去,我們不過都只是一層假象,重要的是,這個我「如何可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