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6日 星期三

1)
假使慾望也是一種意識,那麼慾望總是之於某物的慾望,意即慾望必須產生於主體化後的主體(必須先意識到他者,才可能產生對於他者的慾望),也就是說主體化的開端必須在想像界,然後在象徵界完成.

2)
陽形符號(陽具)-超驗能指(陽型-超驗的,符號-能指)

3)
“無意識是他者的話語”,語言當然是他者的話語,但無意識如何被定義為他者的話語?

4)
小他者-小對体(晚期拉岡)



企圖成為陽形符號,所以拒絕對母親的慾望(閹割)
然後失去母親,那獨一無二的珍貴客體,此時,孩子氣也無效
那正是閹割的想像,用對母親的慾望交換陽型的可能,然而必然人財兩失
此時依底帕斯才真正完成,主體正式成為被槓掉的主体

有沒有可能存在著某個從未被槓掉的主體?
如果有,他會是甚麼樣子?
比方說,他就真的抹殺父親並取得陽型,而且真的就完整的擁有母親從此不在匱乏
我想像那會是一顆蛋,永不凋零也不敷化的蛋

精神分析某種程度上告訴了我一個概念
就是因為大家的夢都永遠不會成真,所以我們才能擁有整個世界
即便那是個支離破碎的世界,而且永遠也比不上源初的夢



只因為那獨一無二的珍貴客體的失落是必然的
所以才保存她的片斷-小對体
藉此想像著她的溫度,這是多麼的理所當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