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日 星期六

存在與虛無

現象學的核心意指即是我們的每一個意識動作,每一個經驗動作,都是具有指向性的(intentional):意識總是「對於某是某物的意識(consciousness of)」,經驗總是「對於某是某物的經驗(experience of)」。我們所有的知覺都是指向事物的。
例:我聽見,必定是聽到某個聽覺上的事物,如馬提聲或一首歌;我想像,必定是想到一個想像的事物,如想像一個人漫步在墾丁的沙灘上;我回憶,我回憶過往遊歷過的畫面。每一個意識動作,每一個經驗,都與某一事物有關,每一個朝向(intending)總有它朝向的事物(intende object)
-書摘:現象學十四講 -gwendolen

-意向,我的意識朝向某個對象,我的意識總是牽繫著某個非我的對象
(即使是意識我自己,也是虛擬出的對象我,A不可能意識A自身)

-凝視,我的凝視總是朝向某個對象
(即使我自我凝視,也是凝視一個鏡像我,或說我的凝視造成我變成一種對象-鏡像我)

1.
在被窺視中我成為一個「物」。別人對我的行為瞭若指掌,我自己卻在注意其他的「物」。
2.
我原本是我的世界的中心,可是當我發現被窺視時,我忽然發現窺視者才是中心。別人的窺視使我失去主體性,我成為客體。
3.
原本我在我的世界裏為所欲為,有任何可能性,但當我發覺自己被窺視時,種種可能性就停止了。我原本只是「對己有」或「為己有」(being for myself,對自己存在或為自己存在),一旦發覺有窺視者,便呈顯出我的「對他有」或「為他有」(對他人存在或為他人存在)。
-取材自《存在與虛無》(Etre et Néant) -Jean-Paul Sartre

我看某物,我清楚的意識到這個對象,同時我享有主体的完整性
我被看見,我的存在意義是由被看見賦予,觀看者建構我的價值
("活著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霍元甲)

-我自己看我自己
我完整擁有自己的主体,成為一個觀者
同時我被觀看,我表演,同時虛構一個身為觀看者的我
(或虛擬一個正在表演的我?)

-當自己看自己另外的他者看見
我失去我的主體性,成為一個表演者,同時虛購的觀者/表演者都是表演的
首先,我扮演我自己的小對体,我正是我慾望的對象,我演出慾望對象的樣貌滿足我自己的欲望
我的慾望又是大寫他者的欲望,我的小對体是大寫他者的小對体
我的欲望與扮演慾望都成為正在觀看的他者的凝視對象
他者將自己的欲望投射於我的欲望與表演,我的所有行為都成為一種無主體性的表演
一但被觀看,無論我的存在是如何如何,我的樣貌都是觀看者自己的樣貌
我不可能以我的姿態被看見,我不可能演出我自己,我的表演永遠都是他者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