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

一個棒呆了的作品評鑑制度(提案)

評鑑現階段的問題:國家機器的比喻
A.鎮壓形國家機器RsA        --研究生必須參與並通過評鑑兩次以上才達畢業門檻
B.意識形態國家機器IsA    --評審的權威位置(討論作品淪為一種質詢)
->僵化的討論形式,缺乏開創性與深度對話的可能。
->重覆的流程,重覆的對話內容,重覆的展覽形式,重覆的場域氣氛。
->因為評鑑「上對下」的權力結構,導致學生趨向以保守的語言回應(怕當
掉而求通過。)


「 根本沒人喜歡目前的爛評鑑方式啊。」-----美術系某A

有鑒於上述的種種,我們嘗試提出一個改變的可能提案,儘管礙於行政程序在
執行面上有所困難,然而提出一個可能的想像,或許能藉由實驗進而延伸討論:
「 何謂評鑑真正的問題。」

二,在此,我們提出一組提案,關於一個更好的作品討論場合或許可以:

A.預展與開幕:一個可提供評審與參展者自由交談並初步認識的機會。
(於評鑑展開幕前一日舉辦預展與開幕,並提供校外評審預展當日之車馬費,
評審與參展者能於預展中先行自由討論,給予評審在評鑑開始前,有充足的時
間閱讀作品與加深對於作者的認知。換言之,評鑑展覽當日的討論,即是一個
評審與作者彼此經過充分理解之後「公開討論的呈現。」)

B.增加校外評審的數量。
(藉由不同領域和體系的校外評審,讓學生獲得其創作在學院之外的討論可能。)

C.專業創作者的同場參與。


(透過邀請專業創作者的參與,學生可以看見專業創作者與評審之間的答辯與
  思考方式。)

D.校外研究生的參與評鑑。
(此為去年舊制,立意良好。)

E.突破僵化的制度:每年可更動的評鑑辦理方式。
 (因應參與者與時事,每年的評鑑方式都應該是針對該年參與者量身定做。)

F.對於評分權的更動。
(或許制度的更改無法於此學年度完成,但或許此次我們可以試著達成默契與
共識,共同放棄評分權,以達公平討論的可能。)

G.評鑑展的空間氛圍。
(我們相信舞台的設置會影響場域帶給人的氛圍,請讓我們將評審與參展者的
位置平行化--改以圓桌會議的形式做為討論的空間安排,取代麥克風台在展場
中拖來拉去的「演講與備詢」形式。)

H.與跨域所合作的可能性
(由跨域所於期初提出策展計畫,以實習策展的方式策劃美創所與跨域所的期
末評鑑展。)



1.完成初步提案架構
2.由學生個別和所有老師討論,並紀錄所有老師的不同建議
3.由學生統整並決定確切執行方向
4.編列執行方式與金費概算
5.所學會提案,系務會議
6.開始邀請參展受評人,評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