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2日 星期日

我試著對超展開的重新定義:

超展開是幻見轉向現實的瞬間,幻見就是現實,正如同某些藝術的形式(外觀)就是其內容,形式即是內容,話語就是意義,或着即便其中有所不同,那個表象與內在的差異也是無從檢視的,換言之,事物的內容(本質),僅能透過我們對其外觀的想像產生,那並非真正的事物本質,而是我們的幻想。幻見與現實本身應該是相對的,但在擬像/奇觀時代裡,幻見的本質就是我們所能掌握的現實,而現實的本身就是我們的幻見。所謂的「現實感」也僅僅是另一種幻見,是一種讓我們察覺到「原來過去我所認知的只是幻覺」的新的幻見,因此所謂的「現實性」即便存在,那也是只是一種自我感覺,沒有任何的實證可以證明那與幻見有任何不同。因此幻見與現實的關係變成一種「揭穿假象」的循環模式,透過將原本的現實指控為幻覺,以確立一個新的現實,在此循環關係中總是由一個現實取代另一個,以此重復至永恆。

因此所謂的「現實」如果能標示出一種有別於幻見的特殊概念,那麼它僅能透過幻見過渡到另一個幻見的「斷裂點」顯現,也僅有在那個斷裂點上我們得以窺見一種「現實/真實的瞬間」,如Guy Debord所言:在奇觀社會中,真實只存在錯誤的瞬間顯現。也正是在這個幻見—現實交替,並指控上一個現實僅是幻覺的瞬間,現實得以成為一種跟幻見徹底切割的「真正的現實」。

超展開作為一個真正現實顯現的瞬間,其運作是透過「幻覺過量」使得幻見爆裂,產生了一個瞬間性的現實。此「幻覺過量」主要有三種形式:強度性/速度性/雜多性。超展開不是一種弱化自身已暴露其實質內容的手法,相反的是幻覺的極度強化,以一種超越慣常幻覺的強度給出的超級幻覺,並透過「過量」形成的與日常生活閱讀經驗的斷裂。過量的強度之外,另一種是過快的速度,由過度快速產生的前後無法銜接的斷裂性。第三種是雜多性,過度的多樣性使得主體/主題的輪廓逐漸模糊或甚至看不見,形成一種主體/主題突然消失的斷裂。

「強度/速度/雜多」形成的「幻覺過量」總是產生一個「斷裂點」,而此斷裂後產生的不會產生一種「高級形式」而是「低級形式」。超展開是一種負面批評,「斷裂點」的生產並不等於超展開,超展開是專指失敗或導向負面的斷裂(高明/高級的斷裂,應該會用「精妙的轉折」來描述)。超展開作為一種「低級斷裂」,在此我並不企圖討論其價值或倫理上的位置問題,而是就其存有性質分析其事實。作為低級形式的斷裂,超展開的「超」不是超越(trancendent)/超驗(trancendental)/超越界限(transgressive)/超複合(hyper),反而偏向較為俗爛的「超級(super)」,僅做為與一般性/慣常的切割用語,並無絕對的「縱深(位置高低)」指射。

於此,對於「超展開」的思考可以與「無理頭/亂搞/kuso/天馬行空/誇張/超現實」切割,並形成一個獨立且有別於上述詞彙的特殊概念。若「超展開」不能與上述詞彙區明確的區分開來,那麼要談論超展開總是困難。當然,超展開似乎總是與上述詞彙交織或著被混運,但我認為應該說是,上述概念總是很容易讓事物顯得很「超展開」,但那些詞彙畢竟並不等同於超展開(否則就用上面這幾個詞就好了)。上述的分析是我企圖將「超展開」這個發展中的概念定義下來的嘗試,當然對於一個發展中的詞彙,並不是我說了算,它很可能正在逐漸變成另外的某個東西,這是我無法控制的,但今天我想從這個方向思考超展開,也許明天又會想到別的,那畢竟是明天的事了。


本日心得:
今天對於「展場」與「展名」的討論中,我發現一個更為抽象的感性狀態,我們企圖去尋找一個特殊的感性團塊,一個尺寸/質地/結構皆契合「超展開」的字眼或空間,但我們似乎過度的著重於超展開的「幻覺過度」,卻忘了討論「斷裂點」以及「現實的瞬間」。當然一個「幻覺過度」的展名與展場設計,確實俱有使得看展經驗產生斷裂的機會,但機會畢竟不是必然。為了堆砌出「幻覺過度」,我們需要誇張的矯揉造作,但要顯示「真正的現實」,需要的是另一種作品/展覽策劃的操作,這好像是今天沒有討論到的。大家怎麼想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